据国家管网消息,11月19日,国家管网集团海门站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在江苏南通正式投入运营。这是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实现了在高压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对余压资源的高效利用,标志着我国在长输管道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突破。

天然气余压发电是一项绿色低碳技术,作为国家管网集团提出的新型能源“质能网”中实现“能-能转换”的路径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回收管道输送天然气到城市门站的余压,把这种压力势能转化成机械能,再带动膨胀发电机组转动,最终发出清洁电力。这一过程不消耗天然气、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有效推动能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国家管网集团选取区域内典型分输站场开展余压发电项目,新设备与站场原有调压系统并联运行,若遇发电设备停机,原有系统可依托自动分输功能无间断接管供气任务,为居民及企业的安全稳定用气提供了可靠的双重保障。

设备创新采用了可调节导流技术与3D打印叶轮,以自然通风方式对低温天然气进行高效复热,在显著减少设备自身能耗的同时,成功解决了高压力、小流量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资源节约与环保效益的双重提升。

项目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运营,预计年生产电能3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超2000吨。

普通天然气分输站场升级为分布式能源站场,既解决了传统天然气分输站在降压输送过程中压力能浪费的难题,也产生电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相关产业政策,是国家管网集团在“双碳三新”领域积极探索的生动实践。

中国煤炭资源网出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trl+回车 发表评论

empty无内容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