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就2024、2025年度碳配额方案答记者问
- 政策
- 碳
- 节能降碳
生态环境部字数 3046阅读数5
近日,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以下简称《配额方案》)。生态环境部气候司有关负责同志就《配额方案》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配额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今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CO2)、四氟化碳(CF4)和六氟化二碳(C2F6)。《配额方案》的总体思路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持政策框架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我们充分借鉴了发电行业积累的成功经验,延续了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免费配额分配核心框架。企业的配额量与其实际产出量动态挂钩,不设绝对的碳排放总量上限,确保了行业发展的必要空间。通过科学设定行业基准,总体上可以使单位产品碳排放越低的企业,其配额盈余率越高,从而形成明确的减排激励机制。
二是突出管控重点,体现“抓大放小”的原则。在温室气体覆盖范围上,我们聚焦于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排放,即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反应等产生的温室气体,不覆盖因外购电力、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在配额分配范围上,我们精准锁定每个行业碳排放最集中的生产企业,包括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拥有水泥熟料生产线企业和拥有铝电解工序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碳排放量占各自行业全流程碳排放的98%以上。而对于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的独立电炉短流程钢铁生产企业、独立钢压延加工企业,则暂不纳入配额管理。
三是合理控制企业配额盈缺率。基于企业(生产线、工序)实际碳排放强度与行业基准水平的差距进行绩效比较。对排放强度低于基准水平20%及以上的企业实行配额封顶,盈余率为3%。排放强度低于基准水平20%以下的企业配额盈余率在3%以内,排放强度越低、盈余率越大。排放强度高于基准水平20%以下的企业配额亏缺率在-3%以内,排放强度越高、亏缺率越大。对排放强度高于基准水平20%及以上的企业实行配额封底,亏缺率为-3%。
问:请问生态环境部将开展哪些工作,推动《配额方案》落地实施?
答:印发实施《配额方案》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工作的重要部署安排。为保障三个行业企业年内顺利完成履约,并为后续履约工作做好准备,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首次配额清缴。《配额方案》发布后,我们将下发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2024年度配额,重点排放单位将于年内完成首次配额清缴。对已经购买了2024年度及其之前年度配额的钢铁、水泥、铝冶炼企业,需要按照配额结转规定,将相关配额结转为2025年度配额。
二是实施月度信息化存证。组织钢铁、水泥、铝冶炼企业通过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持续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关键数据的月度信息化存证,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对存证数据进行技术审核。重点排放单位还需在今年年底完成2026年度数据质量控制方案制定工作。
三是完成2025年度配额分配和清缴。明年上半年,将向钢铁、水泥、铝冶炼企业下发2025年度预分配配额。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组织钢铁、水泥、铝冶炼企业完成2025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送工作,并开展排放报告核查。明年下半年,生态环境部将根据《配额方案》和排放报告核查结果,按照“多退少补”的原则核定企业配额量。重点排放单位应在明年年底前完成2025年度配额清缴工作。
问: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首次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生态环境部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碳排放数据质量?
答:碳排放数据质量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地基,也是全国碳市场建设不可逾越的底线和红线,为确保数据质量我部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数据质量全过程管理。
一是进一步健全核算报告核查(MRV)制度体系。结合数据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持续完善各行业核算报告与核查技术规范,研究确立碳排放核算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突出监管重点、提升监管效能。探索开展以核算方法为主、自动监测方法为辅的多源碳排放数据管理,通过交叉核验提升数据质量。同时,进一步规范核查工作流程,加强核查报告规范性审核。
二是不断加强数据质量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采取“人防+技防”的方式实施全主体、全业务、全流程穿透式监管,精准识别异常数据、迅速开展现场检查、精准打击造假行为,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震慑态势。通过月度存证、“三级联审”、飞行检查等手段,加强与执法检查的联动,对发现的重要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妥善处理。此外,我们还将研究建立评价机制,对企业先进案例和地方监管成效进行通报表扬。
三是持续提升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以督促企业编制年度“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为抓手,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数据统计核算、月度存证、年度排放报告编制等行为。将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编制和执行情况作为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有针对性地确定监管重点。加强对企业技术帮扶和政策宣贯,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紧盯碳排放关键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管理。鼓励企业创新数据质量管理技术手段,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等方式提升数据质量。
问:请问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一步扩围工作有哪些考虑?
答:近期,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致辞中明确提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开发布,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扩围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贯彻落实《意见》部署安排,生态环境部已启动化工、石化、民航、造纸等行业扩围前期准备工作。一是推进历史数据治理。为摸清化工、石化、民航、造纸等行业的排放情况,对2013年以来相关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进行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经过核查,具备了针对性解决碳排放数据质量问题的条件,为科学合理确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快编制“一揽子”技术文件。目前,已组织相关单位研究起草化工、石化、民航、造纸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案、核算报告指南、核查技术指南等配套技术文件,为扩围工作做好技术保障。三是推动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针对扩围工作需要,从提升监管能力、扩大系统容量、提高数智化水平、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对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三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平台的保障能力。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引,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基础、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在现有覆盖范围基础上,将覆盖范围逐步扩展至化工、石化、民航、造纸等行业。到2027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问:请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向?
答:配额是落实企业减排责任的载体。《意见》对完善配额管理制度作出了明确部署,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生态环境部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部署安排,加快完善配额管理制度。
一是率先实施行业总量控制。近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阶段会议上提出,我国将全面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生态环境部将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及碳排放双控的要求,科学设定配额总量,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率先实行总量控制。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为我国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政策工具。
二是加快推行配额有偿分配。实施配额有偿分配是压实重点排放单位减排责任、丰富企业履约渠道、强化市场供需调控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部将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综合考虑减排潜力、成本差异、产能产量调控等因素,分行业差异化设置有偿分配比例,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同时,通过设立国家配额储备调节池等手段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三是逐步适度收紧配额。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产业政策的协同,建立完善配额总量逐年收紧机制,增强配额稀缺性,推动碳价更精准、更全面反映我国的减排成本,为重点行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更加明确的价格信号,助力行业走出“内卷式”竞争模式,不断提高行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