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十四五”能源发展交出亮眼答卷
- 综合
- 电力
- 新能源
中国煤炭资源网字数 722阅读数8
据大同日报消息,“十四五”期间,作为底蕴深厚的能源之城,大同能源产业实现从量到质、从单一到多元的深刻变革,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纪元。
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十四五”以来,大同原煤年产量持续稳定在1.5亿吨以上,前4年累计生产原煤6.4亿吨,其中以长协价保供电煤4.3亿吨,占全省保供煤总量的17%。同时,大同积极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国电电力湖东电厂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一次再热间接空冷燃煤机组,替代小机组实现升级;晋北能源同热三期项目融合煤电与新能源发展,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92亿千瓦时,带动周边约100亿元循环经济。
目前,大同已建成14座智能化煤矿,先进产能占比稳定在85%以上,7座煤矿实施小煤柱无煤柱开采,增采煤量550万吨,9家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三改联动”机组容量1459万千瓦。
新能源发展成果丰硕。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100亿千瓦时左右。如今,大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占比超过56%,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大怀线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建设,更凸显大同作为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基地的战略地位。
产业转型方面,大同推动煤炭由燃料向高端材料转型,煤制活性炭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以左云鹊盛活性炭为龙头打造全国重要煤基活性炭生产基地。千万吨煤矸石综合利用基地正在建设,实现煤矸石固废综合利用。新能源产业崛起吸引头部企业布局,带来完整产业链,商用车换电生态初具雏形,两个独立储能项目率先建成运营,浑源抽水蓄能电站稳步推进。此外,大同凭借能源优势发展数据中心产业,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前三。
能源发展惠及民生。乡村风电光伏建设扎实推进,“十四五”以来,驭风行动风电项目16个,总装机规模65.15万千瓦;扶贫光伏总装机规模34.5万千瓦;户用屋顶光伏达50万千瓦。累计投资40亿元实施1500多项农网工程,户均配变容量提高,为农村发展打下基础。
未来,大同将继续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