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前言、结束语等八个部分,分别是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深入推进、重点降碳路径全面落地见效、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夯实、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白皮书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基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五年来,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采取有力行动、付出艰苦努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

能源活动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白皮书表示,中国坚持先立后破,把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放在突出位置,实现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新能源发展,推进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16.0%增至2024年的19.8%,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

推动风电、光伏发电跨越式发展。中国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积极推广城镇、农村屋顶光伏,鼓励发展乡村分散式风电。截至2025年8月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6.9亿千瓦,达到2020年的3倍以上,贡献了2020年以来约80%的新增电力装机,风光发电量占比以年均提高2.2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攀上新台阶。

加强新型储能建设。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中国促进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以关键电网节点或偏远地区为重点,合理布局新型储能,鼓励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等参与系统调峰调频。推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多元化应用。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达到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是2020年的2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加强绿色能源务实合作。中国搭建与东盟、阿盟、非盟、中东欧、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6大区域的能源合作平台,与34个国家建立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多年来,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承建清洁电力项目,有效推动了东道国能源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白皮书提到,节能是从源头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抓手,循环经济对碳减排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生态系统碳汇是实现减排固碳的重要途径。中国深入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白皮书强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全球广泛参与、共同行动。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合作,以中国理念和实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面向未来,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携手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守护好绿色地球家园,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附件:《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中国煤炭资源网出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trl+回车 发表评论

empty无内容
点赞
收藏